偷偷藏不住

繁体版 简体版
偷偷藏不住 > 嫡次子摆烂不成功 > 第25章 第 25 章

第25章 第 25 章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李世瑞神色郑重地将精心绘制的火炕设计图纸交到了汪师爷手中,语气坚定地吩咐道:“你且将此图纸拿给王家村的村民们,让他们依次重新修建一个热炕的小作坊。”

李世瑞深知,火炕,这一古老而智慧的发明,有着悠久的历史。

据史料记载,火炕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,后逐渐传播至中原地带。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,火炕不仅是人们抵御严寒的重要措施,更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文化象征。

它以巧妙的构造,利用炉灶燃烧产生的热量,通过烟道传递至炕面,使整个炕面均匀受热。人躺在在上面,仿佛被温暖的怀抱所环绕,不仅能驱走严寒,还能缓解身体的疲惫。

然而,要想让村民们充分相信这个火炕的巨大作用,那便必须先去王家村的村长家走一趟。只有获得村长的认可与支持,方能更好地说服村民积极参与到热炕小作坊的建设中来,让这一创新之举在王家村落地生根,为村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温暖与便利。

第二天,王广义的家热闹非凡,熙熙攘攘的来了十个村民。一大早,李世瑞和汪师爷便来到了王广义的家中。

原来,王广义在前一天就已经精心搜出了一间紧挨着厨房的空房子,为今日的行动做好了充分准备。

众人齐聚与此,准备一起用最原始的泥胚开始打造火坑的雏形。

它的构造看似简单,却蕴含着深刻的科学原理。通过将厨房的炉灶与火炕相连,利用炉灶燃烧产生的热量,经由烟道传递至炕面,使得整个炕面均匀受热。这种独特的设计,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,还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能源。

如今,李世瑞等人决定用最原始的方法重建火炕,他们齐心协力,将泥胚一点点堆砌,勾勒出火炕的轮廓。

李世瑞等人执着地进行着黄泥的试验,然而,一次又一次,他们遭遇了挫折。

无论是难以承受的高温,还是因泥土粘度不足而导致的火炕无法成型。

但他们并未放弃,众人围坐在一起,苦思冥想解决之策。

终于,有人灵机一动,提出在泥土中添加炉灰,并将切脆的秸秆或稻草与之混合。如此一来,不仅能增加泥土的韧性和保温性,还可以提升炕体的密实度,从而使火炕的保温效果达到更佳状态。

经过反复试验,李世瑞慢慢引导,才最终选定了这种特俗的泥土配方。

有了明确的方向后,他们信心满满地继续操作下去。一揪揪泥土被精心铺设,一块块砖石被巧妙垒砌,泥土上面进行封层,他们成功地建造了锅烟道以及那寄托着希望的火炕。

王广义满怀着好奇与期待,小心翼翼地试探着那刚刚建成的火炕。此时,那边厨房中正忙碌着做饭,这边火炕的温度已然缓缓地升了起来。

“哇”王广义不由的发出一声惊叹,两眼瞬间绽放出惊喜的光芒。他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激动,因为他深知,一旦将这火炕推广开来,这个冬天就再也不可能有人会被冻死了。

在以往的每一年过冬时节,王广义作为村长,总是肩负着沉重的责任。他要挨家挨户地检查,担心下大雪会将房屋压垮,还要时刻留意有没有年老体弱的人,生怕他们因为小小的感冒而在这严寒的冬天里挨不过去。

那些日子里,他常常忧心忡忡,为村民们的生命安全提心吊胆。而如今,有了这个火炕,就仿佛给大家的生命都加上了一道坚固的保障。

它不仅能带来温暖,更能给与人们在寒冬中生存的希望。

王广义仿佛看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冬天,村民们围坐在温暖的火炕边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
李世瑞满脸欣慰地看着这个精心建造而成的火炕,随后转头对王广义说道:“村长,尽量让王家村的家家户户都砌起这样的火炕。如此一来,在过冬的时候,便能保证大家都有足够的温暖了。”

王广义郑重地点了点头,两眼闪烁着兴奋的光芒。他激动地说道:“大人所言极是。这个火炕确实是个宝啊!我们不仅要在本村推广,还应该渐渐向邻村推进。可以派人去通知邻村的村民都来咱们这里学习一下建造火炕的方法。”

王广义轻轻地摸了摸头,此时的他神色间流露出些许的尴尬。毕竟这火炕可以说是李世瑞设计的,这种技术以后都是可以传家的。

虽说这些火炕仅仅是用泥土做的,然而实际上,在建造过程中确实需要投入不少人工。大家每日都有繁重的农活要忙,不可能为了建造这些火炕而将农活搁置一旁。

再者,当下的山路并不好走,路况不佳,那些边远地区更是难以到达。

一到冬天,死的人就会更多了。

李世瑞微微沉思了一下。

“这样吧!这个火炕的价格绝不能定的太高了。”李世瑞的表情严肃,着重地说道:“若价格过高,王家村即便有能力给别人彻造火炕,也会让许多人望而却步。我们要尽量保证我们县的各个村落都能在冬天来临之前彻上火炕。”

李世瑞微微皱起眉头,心中思绪翻涌。他深知,自己现在有着白糖的分成,还有水车带来的的利益,还有其他方面的进账,钱财方面他是足够的。

然而,对他来说,此刻钱财并非最重要之事。

他现在一心所想的,是要尽量最大的努力保证在这个即将到来的冬天里,这些百姓都能活下来。他仿佛看到了那些在严寒中瑟瑟发抖的村民,看到了那些因寒冷而失去生命的无助之人。

他以前是想怎么活下去才好,可是来到这个小县城后,他才感觉到这不是一本书,而是真实的存在。

王广义望着李世瑞,眼中的敬重之色又浓郁了几分。他微微眯起眼睛,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位县令大人,心中的钦佩之情如潮水般涌动。他着实没有想到,这位县令大人竟会如此慷慨大方。

那火炕仅仅以25文的价格便让他人帮忙堆砌出来。要知道,如此一来,除去修火炕的人能得到几个人平均分的工钱以外,这些东西就相当于免费提供了。

在这个世界上,哪会又那么多真正的免费呢?

王广义心中暗自思忱,他轻轻咬了咬嘴唇,眉头微微皱起,仿佛在思索着县令大人此举的深意。

基本上,县令大人都要为此垫支的。想想这一县城的百姓,王广义的嘴唇微微抖了抖,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感动。

王广义的眼神变得越发敬重了。

王广义神色郑重,挺直了脊背,而后深深地向李世瑞聚了一躬,语气诚恳而坚定地说道:“大人,您放心。我在此向您承诺,我们绝对会保证在今年冬天之前,让我们县的各个村落都用上这个火炕。让大家你能够安然地度过这个冬天。”

坐在马车里,汪师爷面露凝重之色,慎重地问道:“大人,这个火炕的推广可是会耗费不少钱财啊!”

李世瑞神色淡然,微微点了点头,缓缓说道:“我知道。然而,钱嘛,总归是可以再赚的,但是人的性命只有一条。如果没有这火炕,这个冬天,一般的百姓必然会过的极为艰难。”

说罢,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抹悲悯。

想起去年冬天那大量的伤亡,李世瑞的心中涌起一阵酸楚,微微叹了口气。那一副副悲惨的画面在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,那些在严寒中苦苦挣扎却又无力改变命运的百姓,让他痛心不已。

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”这句诗的写照真的是一点都不假。富人们在温暖的宅院里享受着奢华的生活,美酒佳肴堆积如山,而那些贫苦的百姓却在寒风中瑟瑟发抖,甚至失去生命。

一路疾行,车轮滚滚,扬起些许尘埃。不过半个时辰,马车便稳稳地回到了县里。此时,李世瑞坐在马车中,心中满是感慨。他不得不狠狠地吐槽一下眼前的这条道路,坑坑洼洼,崎岖不平,一路行来,颠簸不已。

他暗暗思忱:“要想富,必先修路啊!看来,修路这件事必须尽快提上日程了。否则,再这么折腾下去,我的脸和屁股都快熬不住了。这一路的颠簸,实在是扛不住了。”

道路,那是连接各个村落的纽带,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。然而,要想修道路,那就得有石灰。石灰在哪里去找?李世瑞的眉头紧紧蹙起,心中满是焦虑。

若能修好道路,那好处可真是数不胜数。

首先,便捷的交通能够极大地缩短人们出行的时间,无论寺百姓走亲访友还是商人运送货物,都将变得更加高效。

其次,道路畅通后,外地的客商也会更愿意来到这里投资经商,从而带动县里的经济蓬勃发展。

再者,良好的道路状况也能提升整个县城的形象,让人们生活在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里。

修路,不仅仅是为了当下的舒适,更是为了县里的长远未来,实乃一举两得之事。

李世瑞负手踱步,眉头紧锁,在房内来回走动,心中反复思量着一个棘手的问题:在这科技远不如后世发达的古代,究竟该从何处获取石灰石呢?他深知,这是修路计划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一环。

思索良久,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——找矿。

现在陈朝的地形和以前花国的地形类似,矿源也应该差不多吧!试一试吧!

“来人!” 李世瑞朗声道,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与坚定。不一会儿,李琦匆匆走进房内,恭敬地拱手行礼:“大人,唤我何事?”

李世瑞目光炯炯地看着李奇,郑重其事地说道:“李琦,现在有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交给你。咱们急需找到石灰石矿源,你即刻出发,马不停蹄地去探查。此事关系重大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”李琦拿着地图领命后,立刻转身,大步流星地离开了房间,动作干脆利落,没有丝毫拖沓。

看着李琦离去的背影,李世瑞微微叹了口气。他深知,如今所处的陈朝,地形虽与后世自己国家的地形大致相仿,但地质勘探的手段却天差地别。在没有先进探测仪器的情况下,要寻找矿源,无异于大海捞针。可他没有退路,只能凭借着自己的记忆和经验,去指引李琦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,探寻那可能改变发展进程的宝藏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