另一边是,李世瑞回到侯府,神色凝重,脚步匆匆,径直走向书房。刚一落座,便立刻吩咐李琦:“你即刻去找王蓉,务必将荣安侯府的大小事情,里里外外都给调查个透彻。”他冷声吩咐道。
“记住,事无巨细,一个细节都别放过。”李琦领命,不敢有丝毫耽搁,匆匆退下,身影很快消失在侯府的长廊转角。
这几个月,李世瑞虽然未曾踏出安阳侯府半步,却也没有闲着。
他暗中让王蓉在京城开了一家书坊。
表面上,这里书香四溢,往来皆是文人墨客,可谁能想到,这书坊的背后,竟然藏着一个规模不小的造纸坊。
古代的书坊,那是读书人常去的高雅之地,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,想购置一本书籍,简直难如登天。一本书的价格,常常让寻常人家望而却步。
李世瑞正是看到了这其中的商机与门道,大胆地将书坊和造纸坊合并。
他派人穿梭与各大侯府,收集那些被视作无用之物的废纸。这些废纸被运到造纸坊侯,工匠们便开始了精细的分类工作。
在整理这些废纸的过程中,李世瑞发现,每一张纸,都可能隐藏着重要的信息。那些侯府中随意丢弃的纸张,便签,经过仔细甄别。常常能透露出各府的人员往来,经济状况,甚至是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。这些看似无用的废纸中,搜寻这对自己有用的咨询,为日后的谋划布局。
李世瑞坐在书房中,手中随意泛着一本泛黄的古籍,思绪却飘回到曾经看过的那些穿越小说里。
在那些故事里,他就敏锐地常觉到一个关键的疑点------古代由于交通极为不便,信息传播的速度极为缓慢,很多人都因为这恼人的信息差,或错失良机,或陷入困境。而如今,自己身处这真实的古代世界,更是深刻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。
他深知,在这个时代,谁掌握了关键信息,谁就掌握了先机,就如同握住了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。
他心中暗自思衬,这个地方既然有信息的需求,那必然存在贩卖信息的人。果不其然一番打听后,他知晓了确实有这样一批人在暗处活动。
可当他试图深入了解,甚至想将这些人纳入自己掌控时,却发现困难重重。
这些信息贩子极为狡猾。
他们常年在暗处活动,交易地点飘忽不定,一会而在称重最热闹的集市某个不起眼角落,一会儿又在城郊那废弃的破庙里。
他们之间的联络方式更是神秘莫测。
一个眼神,一个手势,旁人根本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。而且,他们相互之间有着紧密的利益关联,一旦有人试图侵犯他们的利益,或是强行掌控他们,他们便会立刻联合起来,形成一股难以抗衡的力量,随时都可能对他构成致命的威胁。
回想起初来这个世界时,李世瑞的想法其实很简单。
他本只想做个逍遥自在的富家子,凭借这现代的商业知识,做点小生意,赚些钱财,过上悠闲惬意的日子。
每日品品茶,听听曲,偶尔游历四方,看看这古代的大好河山。
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,在这个看似繁华安稳的年代,自己竟也如同砧板上的一块肉,任人宰割。
那些权贵们,稍有不慎便会将他卷入权力的漩涡。
他深知,若想真正在这个世界站稳脚跟,不被他人鱼肉,就必须打破这信息差的壁垒,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信息网络,即便前方荆棘密布,他也绝无退路。
于此同时,在一处布置雅致的闺房内,柔和的烛光轻轻摇曳,映照着屋内的一切。郑幼福端坐在雕花梨木桌子前,面前平铺这一份关于李世瑞的详尽资料。
她柳眉微蹙,如墨般的双眸紧紧盯着纸上“纨绔子弟”这几个字,神情间满是诧异之色。
她出身大家族,自小耳濡目染,十几岁便开始打理生意,在商场摸爬滚打近三十年,练就了一双犀利如炬的慧眼,看人识物极少有误。
在她丰富的阅历中,真正的纨绔子弟,或是举止轻浮,言语粗鄙,只知寻欢作乐,对正经事物一窍不通,或是眼高手低,夸夸其谈却毫无真才实干,面对生意场上的风云变幻,往往惊慌失措,一败涂地。
可回想起与李世瑞的几次短暂接触,他的言行举止却全然不似这资料中所描述的那般。
他与人交谈时,目光坚定沉稳,言语有条有理,逻辑清晰,对市场的见解独到切深刻,绝非那些只知吃喝玩乐的纨绔所能企及。
此刻,郑幼福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,发出有节奏的“哒哒”声,那是她陷入深度思考时的习惯动作。她的内心犹豫不定,一方面是这份得来的资料,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,另一方面则是自己亲身感受到的李世瑞的与众不同。
她深知,在生意场上,信息至关重要,稍有差池便可能满盘皆输。可如今,摆在眼前的这个谜团,却让她一时难以抉择,究竟是该相信自己的判断,还是这份看似确凿的资料呢?
暖阳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,将整个庭院装点的熠熠生辉。郑府的闺阁内,窗棂大开,柔和的光线穿过轻薄的窗纱,在地上铺就一片片金色的光影。屋内弥漫这淡淡的花香,那是从庭院中飘来的额,混合着妩媚香炉中袅袅升腾的檀香,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温馨的氛围。
郑幼福慵懒地坐在软榻上,身姿轻盈,宛如春日里的一朵娇花。
她身着一袭淡粉色的罗裙,裙摆上绣着精致的牡丹花纹,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摆动,更显灵动。对面的丫鬟半跪在地上,手中拿着一个小巧的玉碗,里面盛着捣碎的花枝叶,那细腻的汁液散发着清新的香气。
丫 鬟小心翼翼地用一根细长的竹签挑起一点汁液,轻轻地涂抹在郑幼福的指甲上,动作轻柔而专注,每一下都细致入微,仿佛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宝。
就在这时,闺阁的门被轻轻推开,吴嬷嬷神色凝重地走了进来。她的脚步放的很轻,但她的眉头微微皱起,额头上的皱纹更深了几分,眼神中透着几分焦急与谨慎。她快不走到郑幼福身边,微微俯下身,在她耳边低语了几句。
郑幼福原本舒展的眉眼瞬间一凝,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。
她下意思地坐直了身子,微微抬手,做了一个简洁的示意动作。房内的丫鬟们心领神会,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,低头欠身,鱼贯而出,不一会儿,闺房内便只剩下郑幼福和吴嬷嬷两人。
郑幼福深吸一口气,结果吴嬷嬷手中的信函。
郑幼福翻来翻去看了看,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信函,也不是质地上乘的纸张,触感微微有些粗糙。
她缓缓展开信纸,只见上面寥寥数语,只写着“深衣巷”三字,再无其他多余的内容。郑幼福的目光钉在这三个字上,眼神逐渐变得深邃起来,她微微歪着头,若有所思。
她站起身,移步到窗边,透过雕花的窗棂,望着庭院中那课繁盛的紫薇花,威风抚过,花枝乱颤,花瓣纷纷扬扬飘落。
几日后,暖煦的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,洒下一地细碎的光影。李世瑞正侯于侯府的庭院中闲坐,手中轻摇着一把折扇,时而抬眸望向那湛蓝如洗的天空,时而低头思衬着什么。
这时家仆匆匆而来,呈上一封书信。李世瑞展开信纸,只见上面写着郑幼福约他在金满楼见面。
看到这邀约,他嘴角微微上扬,眼中闪过一丝期待,心中暗自琢磨着此次会面的目的。
金满楼,京城中最负盛名的酒楼,雕梁画栋,气派非凡。楼内灯火辉煌,雕花木窗上绘着精致的花鸟鱼虫,每张桌上都摆放着珍贵的瓷器和精美的菜肴,空气中弥漫着美酒佳肴的香气,来往宾客皆是京城中的达官显贵与富商巨贾。
李世瑞准时赴约,步入包间,郑幼福早已等候在此。两人一番寒暄后,郑幼福微笑着将一份协议轻轻推到李世瑞面前。
李世瑞在木椅上缓缓落座,接过协议,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起来。看着看着,他不禁微微愣了楞眼神,眼中满是惊讶之色。
原来,这份协议是关于白糖生意利润分配的。
在交出白糖方子的时候,李世瑞心中所想不过是能拿到三成利润便已心满意足。
毕竟他只是提供了一个方子,后续从原料采购、生产制作到市场销售,这一系列繁杂的事务,都得依靠郑幼福和她的团队去操持。
在他看来,自己能从中分得一杯羹,已然是幸运之事。
可此刻,协议上明明白白地写着,郑幼福竟愿意给他五成的利润。
李世瑞抬眸,目光望向郑幼福,诚恳地说道:“郑姨,这五个点是不是着实多了些?我不过是出了一个方子,其他的策划、运营可全仰仗你。说实在的,给的太多了,受之有愧。”
郑幼福轻轻摇头,眼中满是真诚:“世瑞,你可别这么说。这白糖方子,看似简单,实则价值千金。没有你的方子,这生意根本做不起来。再说,我也看重你的智慧和人脉,往后这生意,还得仰仗你多多出谋划策。这五成利润,你受之无愧。”
包间内,两人你来我往,言语间既有对生意的考量,又透着几分信任与尊重。窗外,微风拂过,吹动着楼前的灯笼,发出轻轻的声响,一切似乎水到渠成 。
屋内光线柔和,将整个房间烘得温馨舒适。李世瑞与郑幼福相对而坐,中间的茶几上摆放着两杯还冒着热气的香茗,袅袅茶香氤氲在空气中。
李世瑞微微抬眸,目光不着痕迹地落在对面郑姨的脸上。郑姨身着一袭深紫色的锦缎长袍,衣摆上绣着精致的花纹,显得贵气十足。只是此刻,她的眉头微微蹙起,似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愁绪萦绕在眉间。
李世瑞试图从她的神情中探寻出一些关于她府中事务的蛛丝马迹,却一无所获。她的眼神深邃而平静,让人难以捉摸。
李世瑞心中暗自揣测着,却始终无法确定。
在他看来,公事绝不能因为私事而受到丝毫的耽搁。
像郑幼福这样公私分明的合作伙伴,在这复杂多变的商场中,实在是难得一见。她的这份品质,让李世瑞对她多了几分敬重与信任。此刻,看着眼前的郑姨,李世瑞心中暗自庆幸,能与这样一位可靠的人携手合作,实乃幸事。
这种女强人只要提醒了她,自会处理好自己的事情的。
在京城的繁华市井间,商铺林立,人流如织。
某一天,一款前所未有的雪花糖——白糖,悄然出现在市面上。
这白糖,宛如冬日里最纯净的初雪,色泽洁白无瑕,颗粒晶莹剔透,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。
很快,消息便如春风拂柳般,迅速传遍了京城的高宅大府。
要知道,在以往,人们所能见到的糖,大多是深色的,或呈浓郁的赤色,或带着厚重的褐色。
这些糖不仅颜色暗沉,口感上也带着些许杂质的粗粝。
而如今这洁白如雪的白糖一经问世,无疑为京城的达官显贵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美食大门。
在那些豪门巨富的府邸中,厨房瞬间热闹起来。厨子们纷纷拿出看家本领,凭借着这新奇的白糖,将各种甜品方子付诸实践。
以往受限于糖的品质,许多精致的甜品只能在想象中构思,如今却能实实在在地呈现在餐桌上。制作出的糕点,表面覆盖着一层细腻的糖霜,宛如覆雪的小山,入口即化,甜而不腻;还有那晶莹的糖渍水果,水果的清甜与白糖的纯净甘甜完美融合,清爽可口,成为了豪门餐桌上备受青睐的饭后甜点。
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,甜品向来是难得一尝的高奢之物。
平日里,为了生计奔波忙碌,能有一口粗粮饱腹已是不易,偶尔能尝到一点甜,那便是生活中难得的慰藉。如今,市面上有了白糖,价格亲民,一举打破糖的垄断。普通人也趋之若鹜。
而在豪门巨富的眼中,这些甜品虽美味,却也不过是茶余饭后不值一提的小点心。
他们的生活本就被各种珍馐美馔所环绕,对美食的追求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果腹需求,更多的是对新奇和精致的追逐。
白糖的出现,正好满足了他们对新鲜事物的猎奇心理,一时间,用白糖制作甜品成了京城豪门间的流行风尚。
京城作为繁华的中心,其流行趋势就像风一样,迅速向四周蔓延。
不久之后,这股关于白糖和甜品的热潮,便顺着蜿蜒的运河,越过连绵的山川,传到了江南各大豪富的耳中。
江南的富商们,向来以追求生活品质和时尚潮流著称。
听闻京城的新动向,他们纷纷派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