距离“回归日”已过十五天,在希奕养伤的这段时日,萨格斯小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这座城镇开始真正地与现代社会接壤,高空中纵横的星轨带来的是便利的交通,土质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逐渐得到改善。在小城的外围,机密高效的智能化都市初露模型,所有的信息被数据垄断。代表流动性的高速管道列车纵横其间,能源门户与周边地区建立起能源交换系统,以保证其持续不断的能源供应。
医疗所的不远处,设有空间传输的超级枢纽。它整体是一个桥梁的形状,各色的晶体镶嵌其中,在日光的反射下闪耀着雾蓝色的光辉。
希奕第一次乘坐“高速列车”返回萨格斯小城,从外到内,城市的密度逐渐变高,他整个人伏在车窗的玻璃上,嘴巴张成了O型。
“这也太了不起了!”希奕心想:果然他不能以2050年地球人浅薄的目光来窥视这个高级的星际文明。
他们这一个车厢内还有不少人,新型城市的总设计师Nina Soltani[1]就在其中。
她一直注视着希奕的反应,当在他的眼中看到明显的惊叹和满意后,一颗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了地,紧接着是无与伦比的自豪感。
首领满意我的设计!她在心中疯狂呐喊。
希奕不知道身边人的心理活动,仍在专注地看着脚下的大地。
不久前,整个七号星球还只能看到稀薄的植被,现在,部分地区已经在周密的土地规划下有了生机。
可逐渐的,希奕发现了蹊跷的地方。他下意识转过头,视线在车厢中流转,最终准确地捕捉到这位心情激动的少女。
“请问那里将来是要建一个小型瀑布吗?”希奕指着车窗外能看到的一个钢架型建筑,他在少女猝然惊愕的目光中补充道:“也可能是一个小型供水广场。”
如果希奕没有判断错的话,七号星球的贫困和土地与污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听希父说,一百年前,七号星球被发掘出一种稀有矿石,吸引来了无数商人和强盗。
大肆的开采与冶炼,无序的污水排放让这颗原本美丽的星球的寿命骤然缩短,逐渐变成今日人们口中的“废星”。
可眼下,希奕在脑海中勾勒出一路看到的景象,一一做出比对,竟发现这与2050年特别流行的Gateway Climate Adaptation的重合度竟然高达80%。
这种类城市模型源于荷兰,2035年引入国内,也是从那时候开始,社会技术城市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。
在这类城市中,尤其突出的就是排水系统。雨水、污水和中水被列入了不同的系统中,相对干净的雨水经过净化后会被重新使用,深入到城市公共空间的水景,形成一种独特的“灌溉系统”。
废水得到净化后,释放的养分被用于种植农作物,一系列本地化循环就此展开。
不同的是,星际的能源供给更充足,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这种能源门户的效应。
其实科学家早就证实,在2035年,地球上已经具备了突破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理论技术,可由于现实中材料科学跟不上,一直踌躇不前。[2]
而这个问题,在地大物博的星际时代很好地得到了解决。
希奕心想,这可能就是短短十五天,七号星球能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原因。
看着希奕了然的目光,Nina Soltani涨红了脸。
“回归前”由于风暴,联邦和帝国的城市遭到了大面积的损坏,也是在那个时候,他们一批人在废土上展开了新型城市的建设。
之前无望的征伐虽然破坏了他们的家园,可在战乱中,星际联盟也实现了一次次重大技术的突破,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材料科学和粒子革命。
Nina不由得想起前世希奕是如何“威逼利诱”地蛊惑那批科学家为联盟卖命,其中一个“卖点”就是每一支部队定期都会搜罗出一批稀有材料,供这批“身残体弱”的学者潜伏在后方研究。
无数科学家投入到疯狂的实验中,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,理想不再被统治者束之高阁,权威被推翻,生活的紧迫性又迫使他们将理论联系到实际中。
所以那段时日,虽然痛苦,却也辉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