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章:危机四伏,智谋应对
林晚回到住处,尽管因与惠妃的畅谈心情稍有愉悦,但她敏锐的直觉还是察觉到宫中那股不同寻常的暗流涌动。在这看似平静实则暗藏汹涌的宫廷之中,每一丝异样都可能预示着巨大的危机。夜幕笼罩,她独自坐在窗前,微弱的烛光在风中摇曳,映照着她沉思的面庞,近来发生的件件琐事如丝线般在她脑海中被一一梳理。
才艺盛会之后,众人那异样的目光如芒在背,尤其是德妃毫不掩饰的嫉妒与怨愤,林晚怎会不知。她深知德妃绝非善罢甘休之人,必然会有所动作。而近日宫中无端传出的那些流言蜚语,虽尚未指向自己,但林晚隐隐感觉,这或许就是一场针对她的巨大阴谋的前奏。
“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。”林晚低声呢喃,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冷静。她明白,在这充满权谋争斗的宫廷,仅有才华与野心远远不够,还需时刻保持警惕,以过人的智谋应对一切危机。
与此同时,德妃那边的阴谋正有条不紊地推进。那封精心伪造的与反贼勾结的书信已然完成,笔迹模仿得几可乱真,内容更是详尽得让人乍看之下难以分辨真假。德妃的心腹太监瞅准时机,趁皇帝批阅奏章之际,将书信巧妙地混入了一叠奏折之中。
果不其然,皇帝在翻阅奏折时发现了这封信。初时,他眉头紧皱,满脸的难以置信,但随着信件内容的深入,龙颜逐渐大怒,猛地将信件拍在桌案上,大声喝道:“来人!传林晚即刻觐见!”
当传召的太监匆匆赶到林晚住处时,她正在研读一本关于权谋之术的古籍。听闻传召,林晚心中“咯噔”一下,瞬间明白,一直担忧的危机已然来临。然而,她并未慌乱,脑海中飞速思索着应对之策。
“看来是有人迫不及待地想要置我于死地了。”林晚一边起身整理衣装,一边冷静思忖。她深知,此刻慌乱只会自乱阵脚,唯有凭借智慧与才华,才有一线生机。
来到御书房,林晚看到皇帝满脸怒容,桌上那封书信格外刺眼。她心中已然明了,却佯装不知,从容行礼:“陛下,不知深夜传召,所为何事?”
皇帝怒目而视,将书信扔到林晚面前:“你自己看看,这是何物!”
林晚俯身捡起书信,快速浏览一遍后,心中大惊,但脸上依旧保持镇定。她深知,此时急于辩解只会让皇帝更加怀疑。于是,她略作停顿,开始有条有理地阐述。
首先,林晚缓缓说道:“陛下,此信疑点重重,定是有人蓄意陷害。信中所提与反贼联络的时间,那时晚正在宫中参加才艺盛会,整日未曾离开,众多宫人皆可作证,何来与反贼勾结的时间?”皇帝听闻,微微皱眉,陷入思索,这一点确实有查证的可能。
接着,林晚又道:“其二,此信笔迹虽模仿得极为相似,但陛下有所不知,晚自幼研习书法,对笔迹的微妙变化颇为熟悉。仔细观察便会发现,运笔间的力度与习惯与晚平日书写大不相同,此乃铁证。”皇帝听后,眼神中闪过一丝动摇,毕竟书法笔迹的独特性,确实有可能成为关键证据。
林晚并未就此打住,继续说道:“其三,信中提及的联络地点,乃是京城繁华之地,人来人往。如此机密之事,怎会选在如此显眼之处,这岂不是自寻死路?稍有头脑之人,都不会做出这般蠢事。”皇帝的脸色此时已经缓和了几分,林晚所言似乎句句在理。
林晚见皇帝神色有所缓和,继续陈情:“陛下,晚自入宫以来,一心只为陛下分忧,以才华报效宫廷,绝无任何不轨之心。晚深知宫廷争斗复杂,定是有人嫉妒晚之才华,妄图以此等卑劣手段陷害于晚,还望陛下明察。”
皇帝沉思良久,脸色依旧阴晴不定。他缓缓说道:“此事朕会派人彻查。但你也需小心谨慎,不可再让人抓住把柄。”话语虽未完全打消对林晚的猜疑,但也表明不会仅凭这封信就定她的罪。
林晚恭敬行礼:“谢陛下明鉴,晚定当铭记陛下教诲。”
从御书房出来,林晚长舒一口气。虽暂时缓解了眼前的危机,但她深知,这场宫廷斗争才刚刚拉开帷幕,敌人必定不会就此罢休